工业废气处理设备的排放标准是各国为控制大气污染、保障环境质量而制定的强制性规范,通常涵盖污染物种类、浓度限值、监测方式及行业差异。以下是主要标准框架:
1. 中准体系
- :依据《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》(GB 16297-1996),规定颗粒物、SO₂、NOx、VOCs等60余项污染物的高允许排放浓度及速率。例如,颗粒物限值普遍为20-120mg/m³,SO₂限值为400-550mg/m³。2023年新版《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》进一步强化实时监测要求。
- 行业专项标准:针对重点行业制定更严格标准,如《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》要求超低排放(颗粒物≤10mg/m³、SO₂≤35mg/m³、NOx≤50mg/m³);《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》对石化、印刷等行业VOCs实施全过程管控。
- 地方标准:京津冀、长三角等区域推行严于的地方标准,如北京规定部分行业VOCs排放限值低至20mg/m³。
2. 国际主要标准
- 欧盟:执行《工业排放指令》(IED),要求企业采用佳可行技术(BAT),如钢铁烧结机颗粒物排放限值≤20mg/m³,VOCs需削减90%以上。
- 美国:依据《清洁空气法》实施NESHAP标准,重点管控有毒有害气体,如铅排放限值为0.15mg/m³,苯系物需达到0.5ppm以下。
3. 污染物控制
- 颗粒物:普遍要求≤30mg/m³,精密行业需≤10mg/m³。
- 硫氧化物:燃煤设施通常限值100-200mg/m³,燃气设施≤50mg/m³。
- VOCs:重点行业排放浓度限值多在50-120mg/m³,无组织泄漏点浓度≤5000μmol/mol。
- 重金属:铅、等排放浓度严格控制在0.1-1.0mg/m³区间。
4. 实施与监管
企业需配置在线监测系统(CEMS),数据实时对接平台。违规排放将面临罚款、限产甚至关停处罚,部分地区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,实施总量控制。
5. 技术适配要求
标准驱动技术升级,如高温工况需选用耐腐蚀SCR脱硝技术,高浓度VOCs治理多采用RTO催化燃烧,生物滴滤技术适用于恶臭气体处理。
综上,排放标准随环保要求持续趋严,企业需结合自身工艺选择合规处理技术,并建立长效监测机制以满足动态监管需求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