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业废气处理设备处理恶臭气体主要通过物理、化学和生物技术手段,针对不同成分及浓度的恶臭物质选择适宜方法,具体流程如下:
一、物理吸附与吸收
1. 吸附法:利用活性炭、沸石等多孔材料吸附恶臭分子,适用于低浓度、小分子气体(如、氨气)。活性炭吸附容量大但需定期再生,沸石则耐高温且可循环使用。
2. 吸收法:通过喷淋塔将恶臭气体与化学吸收液(如碱液、次)接触反应。例如,可被中和生成,氨气可被硫酸吸收生成硫酸铵。
二、化学分解与转化
1. 催化燃烧:对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(VOCs)采用催化剂(如铂、钯)在250-400℃下氧化分解为CO₂和H₂O,净化效率达95%以上。
2. 氧化:
- 臭氧氧化:利用臭氧强氧化性分解含硫、含氮有机物,反应时间短于0.5秒。
- 光催化:TiO₂纳米材料在紫外光下产生活性氧自由基,降解苯系物等难溶气体。
- 低温等离子体:高压放电产生高能电子,直接打断恶臭分子化学键,适用于复杂成分废气。
三、生物降解技术
1. 生物滤池:废气通过填充树皮、堆肥的滤床,微生物将恶臭物质(如硫醇、胺类)转化为CO₂、H₂O及硫酸盐。运行温度需维持在20-40℃,湿度60%-70%。
2. 生物滴滤塔:循环液提供营养,填料比表面积达200-300m²/m³,处理效率比传统滤池提升30%,适用于水溶性较差的污染物。
四、组合工艺应用
实际工程多采用多级处理,如"碱洗+生物滤池+活性炭吸附"三级系统:首段去除酸性气体,中段降解有机物,末端保障尾气达标。某化工厂采用该工艺后,臭气浓度从8000降至50(无量纲),运行成本降低40%。
选择方案需综合考虑废气特性(浓度、流量、温湿度)、处理效率(通常要求90%-99%)、设备投资(生物法成本约0.5-2元/m³,燃烧法3-8元/m³)及二次污染控制。当前技术趋势向低耗发展,如纳米催化材料与膜分离技术的结合应用。
